通威柔性支架技术方案获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高度肯定

发布时间:2019-08-16   浏览量:3399次   作者:

        8 月16 日,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陈政清莅临天津滨海新区杨家泊“渔光一体”柔性支架试点现场实地考察。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部长张凡热情接待。

        作为国家973计划制造与工程领域咨询组专家与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政清院士创立了梁杆索结构三维大变形的有限元方法、三维颤振理论与实验体系,填补了我国悬索桥和斜拉桥的设计计算的空白,同时发明了永磁式磁流变减振技术和电涡流减振技术,率先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运用磁流变减振技术于桥梁工程,研究成果已在我国目前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等多项减振工程中成功应用,并持续不断深化研究。 
陈政清院士实地听取实验介绍
        试点现场,张部长及技术研发骨干向陈院士介绍了通威“渔光一体”柔性支架解决方案中运用的节点构造体系等相关技术特征,并表示,与传统的支架设计相比,通威柔性支架实现大跨度零挠度组件安装平面,致使兆瓦用钢量及桩基数量大大降低,单跨距离及总跨距离已超过目前行业内的最大设计距离,在与渔业设施相关的结合上实现了更大的便利性和适应性,为渔业养殖和“渔光一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目前,方案设计已累计申请20余项专利,其中半数为发明专利,将在通威多个项目上推广实施。
        陈院士详细了解了通威“渔光一体”柔性支架解决方案中的索结构构建、风荷载及抗风强度,实地勘查了钢索的载荷设计,询问了当前的设计成本,高度肯定了柔性支架设计的创新性和新颖性,并表示这一设计与桥梁设计思路对应,创造性实现了平整的索系结构搭建,在业内属于首创和领先,今后将在索结构的风荷载响应、风致振动及阻尼响应方面与通威进一步交流。
        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通威率先布局“543技术降本战略”——通过技术设计优化实现成本逐年下降至近3元/W助力平价上网时代。2018年2月,经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批准,通威新能源通过自主研发并与清华、中南、西南交大等高校合作实验,在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部长张凡带领下,挑战行业内尚无突破的大跨度零挠度柔性支架应用方案,经过近一年的研发和实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此次现场交流,柔性支架解决方案不仅在试点应用中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肯定,还为未来进一步优化方案开创了新的思路,对通过技术设计研发实现“渔光一体”降本具有重要意义。
合影留念